温州自行车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3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携带自行车搭乘动车旅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1:23: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2010-12-02 pm
人物:豪
旅程:温州南---福建福安市
行程:179km
用时:63分钟

经常看到别人带车往返于两地,我也想试试。我知道这样可行,就是没有经验,所以自己也尝试一把。从锦绣路到南站,我走的是82路车的路线,有些路段真的是尘土飞扬。路上一台82路车都没看到,公交真的难等,还有堵车的机会,确实靠自行车省心自在,不过也要小心路上万一遇到钉子什么的事件,提前做好心里准备。到了车站候车大厅前,不用工作人员提醒,将自己的前后轮卸下,用刹车原配的垫片塞住夹器,这样油碟活塞就不会被无意顶出来。拎着两个轮,车架挂在肩上。没有人表示过疑问,边上的旅客有很多不理解的。或者是因为看到不用工具卸轮组怎么这么快,或者觉得怪异,自行车为何要带上火车,总之保持自己前行的路线,不管别人怎么看。
我觉得,需要低调、对别人无阻碍,这样就不会被拒绝。

在列车的下客门上车是比较好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和上车的乘客耗费时间,下客门往往都是空着的。下车的旅客往往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车厢,上车的旅客往往都堆在门前等前面的人找座位。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了拿着车架和轮组通过一整节车厢,过道毕竟比较窄。碰到别人的座位或者衣服会引起别人不悦。
列车员一般都会注意到车的存在,用好的心情配合列车员的工作,她们一般都会指引我们如何在不给其他旅客的通行造成阻碍的前提下,找个最好的地方存放爱车。
如果零件都很贵重,那最好留心一些,使车在视线范围以内,这样避免万一不知什么时候遗失个轮组之类的事情,那样会很郁闷。

3.jpg (46.44 KB, 下载次数: 741)

jpg

jpg

1.jpg (39.92 KB, 下载次数: 764)

让车在自己的视线以内,这样就可以安心旅行

让车在自己的视线以内,这样就可以安心旅行

5.jpg (50.87 KB, 下载次数: 620)

jpg

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2-5 11:58: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办法真好,以后要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2-11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貌似有一次不用拆..规矩嘛是人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11-8 20: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fjtwb2008 的帖子

看乘务员的心情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8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定需要拆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6-13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我们下车时关公也这么说,等出去了再检查车。 不能在站台里骑。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6-11 00:51:00 | 只看该作者
自尊自重必被人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1 20:08:30 | 只看该作者
好,应该顶,今后继续努力












蜗牛论坛:http://bbs.zmd116.com     蜗牛信息分类:http://www.zmd116.com    蜗牛看书下载:http://book.zmd116.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2-16 22:16:00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2-8 13: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600公里 的帖子

谢谢指点!我们8人拿到票都是连号的一个车厢,但我们还是2个人一个车厢分开,座位都不要坐,把车子放在连接处,就怕弄脏车厢和座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测试|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温州自行车迷网-论坛 ( 浙ICP备12022855号-7

GMT+8, 2025-7-20 02:42 , Processed in 0.20599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