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自行车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2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嘉的楠溪江古村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8: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境内。作为浙南著名风景区 , 楠溪江的风光具有典型的江南秀美三百里江水晶莹透彻 , 江面上鸥鸟出没 , 渔歌互答 ; 沿岸青山叠翠 , 竹树茂密 , 可谓四时风景如画。更为难得的是 , 楠溪江流域还散布着二百多个单姓的血缘村落。其中 , 有三十多个为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主要分布在楠溪江的中游和上游地区 , 有的建于晚唐有的建于五代 , 有的建于北宋、南宋 , 有的建于元代。</P>
<P>  那么 , 楠溪江古村落的古风是什么呢 ? 是耕读文化的传统 , 是千百年形成的“文脉”。“非士亦非农 , 半耕还半读” ( 廊下村朱映峰“隐居歌” , 参考当地《乐安珍水朱氏宗谱》 ), 是先民的身份及其<SPAN class1="t_tag">生活</SPAN>方式的概括与写照。“耕为本务 , 读可荣身” ( 参考当地苍坡村李氏大祠堂对联 ) 是祠规 , 也是楠溪江人的<SPAN class1="t_tag">民俗</SPAN>意识。耕即农耕 , 这是农民的<SPAN class1="t_tag">生活</SPAN>之本 ; 读即读书 , 这是农民进仕的唯一道路。</P>
<P>  楠溪江古村落的传统不同一般 , 据悉其始迁祖原本多为因世乱迁徙而来的中原世族 , 在饱经离乱之苦、千里颠簸之后 , 他们为的是休养生息 , 为的是在新家园实现耕读理想。所以 , 几乎村村的宗谱里 , 都记载了乡绅―――乡村知识分子亲自设帐课徒、教授族中子弟读书修身的事迹 ; 二是永嘉历代杰出的地方官 , 为化民成俗 , 提倡读书 , 促成文风蔚然。</P>
<P>  楠溪江古村落创建之初 , 始迁祖十分重视村落的选址。和<SPAN class1="t_tag">中国</SPAN>其他古村落一样 , 楠溪江古村落也都依山傍水。究其原因 , 固然是为了生产生活方便 , 更重要的还是受<SPAN class1="t_tag">中国</SPAN>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 , 追求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 并“以山水为血脉 , 以草木为毛发 , 以烟云为神采” ( 宋郭熙《林泉高致》 ), 建构安全、“风水”好、景色美的聚居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候 , 单是当地一个小小的名为芙蓉村的小村庄就有 18 个人在临安当京官 , 世称“十八金带”。芙蓉村的村民们 , 至今仍将此事归功于风水好。</P>
<P>  楠溪江古村落里有许多外景无法领略到的独特景观――</P>
<P>  一.寨墙:为了避免战难和村落间的械斗 , 村子在早期就筑了防御性的围墙 , 也称寨墙。寨墙用大块蛮石砌筑 ,2 米多高 , 底厚 1.2-1.5 米 , 顶厚 0.8 米左右。有的有铳眼。寨墙一般为矩形 , 朝主要道路的一面 , 有一个寨门。寨门也称溪门。有的寨门很华丽 , 如芙蓉村的 , 为三开间的二层楼房 , 上层是敞轩 , 底层明间无台基 , 可供车马出入。有的寨门虽然简朴 , 却也不失优美。如东皋村的 , 只用原木构架建单间门。但由于两侧墙上的蛮石巨大 , 反衬得出檐轻远的木门格外灵巧。有的寨门特别重防御性 , 因而做成堡垒式 , 如廊下、花坦等村 , 都是这种堡垒式寨门。这两个村地处珍溪上游 , 雁荡山西麓 , 多有兵灾匪患 , 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械斗。所以寨墙特别坚固 , 寨门的功能也重在防御。</P>
<DIV class=content>
<P>
<P>  寨墙的功能 , 除了御敌 , 还兼防洪。防洪 , 是地势较低各村的大事。凡临江一面的寨墙 , 都兼防洪堤的功能。如周宅、渡头、港头等村临江一面的寨墙都有里外两层 ; 廊下村临溪的寨墙有 8 米多高 ,6 米多厚。岩头、苍坡兼作蓄水坝的一段寨墙厚度在 14 米左右。</P>
<P>  二.街巷:古村落的主要街巷网是方而正的 , 多为丁字街 , 少有十字路口。所有的村落都有一条既宽且直的主街贯穿全村 , 如芙蓉村的如意街、苍坡村的笔街、枫林村的圣旨门街等。主街一般宽 3.5 米 -5.5 米 , 是全村的中心 , 宗祠、旌表性牌楼、公共活动中心等建筑 , 大多造在这里。其余的巷子均与主街垂直 , 间隔距离约 50-60 米。巷子一般宽 3 米左右 , 许多人家的后门 , 就对着巷子。</P>
<P>  主街的地面多用条石、地砖铺砌 , 间或用小鹅卵石或薄砖嵌出图案。巷子用大卵石铺地面。有的村在街中央铺一排条石 , 两侧铺卵石。丁字路口或十字路口 , 通常是村民的<SPAN class1="t_tag">休闲</SPAN>场所 , 那儿有石条、石凳供人歇坐。</P>
<P>  主街的走向 , 多数与村子的总朝向垂直。如岩头村 , 村子朝东 , 主街进士街就南北走向 ; 苍坡村朝南 , 主街笔街则东西走向。惟有芙蓉村例外 , 主街长塘街与村子同一个朝向。但是 , 长塘街并非直贯全村 , 而是从东面溪门进去后 , 向左拐个弯才是长塘街。</P>
<P>  三.沟渠:与街巷网配套的是沟渠网。楠溪江的古村落 , 都是“活水穿村”。几乎每条街、每条巷子都有沟渠。沟渠分两种 , 一种以供水为主 ; 一种以排泄雨水、污水为主。主要街巷的沟渠有 1-2 米宽 , 以供水为主 ; 小巷里的沟渠只有 20-30 厘米宽 , 主要用于排水。供水和排水都靠自流 , 因而决定了全村的竖向设计 , 也就是决定了每座房子地坪的标高 , 所以沟渠网的建设必须先于房屋的建造。</P>
<P>  据当地村民介绍,村落的水系和农田的水系 , 都统一规划。按风水术的要求 , 最好从西北角引进村 , 从东南角流出村。楠溪江古村落中的几个重要的村子 , 均是这样做的。如岩头村和苍坡村 , 都在村子东南筑堤蓄水成湖 , 作为水库 , 待天旱时开闸放水灌溉农田 , 并利用湖面营造了规模颇为壮观的公共园林。</P>
<P>四.民居:民居是古村落的精华。传统民居是乡土建筑的主体 , 而乡土建筑又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代表和反映的是地方文化 , 也是人们审视区域村落文化的一个窗口。楠溪江古村落的民居朴素而美观 , 房屋的体形自由 , 不受程式的束缚 , 同时高低错落 , 虚实相映 , 显得活泼而统一。房屋的位置 , 或山麓 , 或水边 , 家家门口都有一副天然的画。所用的建筑材料是未经斧凿的原木和蛮石 , 随弯就曲 , 绝少雕琢 , 使住宅与周围的山川草木天然和谐。由于巧妙地利用了原木、原石的本色和本形 , 使房屋显得浑然天成 , 给人以“清水出芙蓉”的感觉。</P>
<P> 五.房屋:多为二层 , 形成重檐式样。粗重的卵石砌筑的围墙 , 夹着些小巧精致的木门楼。院墙内的竹子、树木、爬山虎 , 还有各色瓜、豆的藤条都会越墙而出。山墙为悬山式 , 木构架裸露 , 屋檐常探初山墙外边 , 掩映于竹树之中。民居外向开敞 , 一般不做封闭的院落 , 围墙不高 , 住户的家庭生活多半在街上都能见到。村内空地多 , 池塘多 , 绿地多 , 竹林、老树多 ; 这样的环境 , 养成人们平静祥和、宽松明朗的胸襟。这样的居住环境 , 也令游人似曾相识 , 极易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如地处楠溪江上游的黄南乡林坑村 , 民居属典型的浙南山区木结构房子 , 紧贴山势起伏建造 , 造型玲珑剔透 , 错落有致。由于山环水绕 , 竹木繁茂 , 每一幢房屋衬以背景都如一幅风景画。</P>
<P>  如今的楠溪江 , 古风犹存。古村落的面貌 , 基本保持完好 ; 古村落的人居环境 , 依然十分宜人。是江南难得一游的田园山水风光景区,何不趁假日时机,携上三五好友,一同畅游这风景如画的神秘古村落呢?</P>
<P><A href="http://xk.cn.yahoo.com/articles/080108/1/7ml2_2.html"><IMG style="WIDTH: 600px" alt=点击图片翻页 src="http://cn.yimg.com/ncp/7_1531046510.jpg" width=600></A></P>
<P>&nbsp;</P></DI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0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摸摸有想法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1-9 23:1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1-9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顶,楠溪江好地方啊,又近,路况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1-9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地方好象去过,很眼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测试|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温州自行车迷网-论坛 ( 浙ICP备12022855号-7

GMT+8, 2025-7-21 13:55 , Processed in 0.1787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