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自行车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502|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节之行---福建土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骑行大上坡还可以这么笑?

大礼堂拍合影真好,相机好摆

这张背景有土楼,不容易啊,是唯一的一张哦

在大亭请小孩子拍的合影也不错,是我指导拍的哦(呵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土楼渊源--客家祖地      关于“客家”,史学界一般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由于受到边疆部族的侵扰,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迁到南方。以后,继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迁徙,形成客家散布许多地区的局面。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迁移,是由五胡乱华侵扰割据所引起。为避难,自晋代永嘉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南迁,当时被称为“流人”。逐渐形成了三大支流,最后,远的到达了江西中部南部、福建等地,近的,则仍徘徊于颍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第二次南迁,由唐末黄巢起义引起。十几年动乱,中国各地人民都分头迁徙。这次迁徙,远者,少数已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则留居闽汀州,还有赣州东部各地。  宋时,由于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迁徙。这次由于文天祥等组织人马在闽粤赣山区力抗入侵外族,三省交界处成为双方攻守的重地。于是,先至闽赣的中原氏族再分迁至粤东粤北。而与此同时,流入汀州者也为数日多。     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内部人口已不断膨胀,另一方面,满洲部族入主中国。在抵抗清的入驻无力之后,民众再次分头迁徙,被迫散居各地。相当一部分人,迁入四川等遭兵火毁灭之地,重新开辟垦殖。是即第四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  第五次迁徙,当在清后期。这可以说是一次世界范围的迁徙。人口日多,山区条件差,不足养口。于是,客家人分迁往南至雷州、钦州广州潮汕等地,渡海则出至香港澳门台湾南洋群岛,甚至远至欧美等地。  经过多次的辗转迁徙,客家人始得在各地安身立命,世代繁殖,终至今日成为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的民系。   到现在,有人估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二千万左右,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华人是客家人;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客家人。在内地,除闽、赣、粤三省外,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在海外,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从众多的珍贵史料和族谱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地每姓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先祖尊为南方始祖,把闽西作为客家先民在文化里程中告别中原的终点和成为客家人的起点。 “天下水皆东,唯汀独南”,汀江是闽西最大河流,也是连接客家人南迁的两个中转站----福建闽西宁化和广东梅州的唯一河流。客家人入闽后,沿着汀江两岸定居,汀江流域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汀江孕育了客家人,逐步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汀江流域,成了海内外客家人心中的“麦加圣地”!
 
 
                                                     土楼结构及其优越性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汉族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圆寨,仅就名称而言,已表现出2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
 
                                                   民俗风情  群山高耸,峻岭飞走,这如涛如浪如画如诗的青山秀水,掩藏着多少古朴奇特的客家民风。   翻开闽西各县的历史,走过这块一万九千多平方公里的南国热土,客家人所创造的五彩纷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勤劳智慧的客家儿女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便闽西各县赢得了“文化之乡”的美誉。   客家民系的真正形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年历史,然而客家人所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独特的风情风貌却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吸收了闽越、畲、瑶等族的优秀文化和风俗,从而使客家文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成为汉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 [客家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新娘出门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轿)时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在一福命妇手捧盛着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园盘)的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入门时,新娘跨鸡而过,称“拦门鸡”。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深夜闹洞房,酣乐为止。 [闽西汉剧]    具有独特风格,广泛流行于闽西客家地区和龙岩、漳平等地,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分生、旦、丑、净四门行当;乐器方面有头弦、月琴、三弦、琵琶4大件,还有二胡、笛子、唢呐、大小锣,铜锣、碗锣、堂鼓、大小钱板、夹板等。经收集记录有本子的传统剧目达200多个。[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6.59厘米,头约8.32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和四肢能活动。分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音乐唱腔分“高腔”和“乱弹”两种。“高腔”的基本曲调为“九调十三腔”,以清为主,用客家话演唱;“乱弹”则吸收闽西汉剧的西皮、二黄唱腔,用官话演唱,木偶戏剧目有几百个。50年代,闽西木偶戏代表队曾赴上海参加华东区地方戏曲会演,荣获“特种艺术表演奖”。
由于是正月出行,而且大家时间也仓促,我们选择自己开车到南靖,然后从书洋镇开始骑行。两个山地,两个折叠正好一车。

骑行线路我们是从书洋镇开始的,出镇不远就是收费站,虽然我一开始逃过了票,可是他们没有赶到我又退出来讨价还价半天也没有半丁点便宜。过收费站后离四菜一汤的田螺坑土楼有十二公里左右,十公里的陡坡。上图是开车途中看到的土楼,没有经过开发,我们很好奇。


这里写着台港李秀莲祖居的字样

第一次近距离进土楼看看

第一感觉还是比较震憾和壮观的

这种独特的古老建筑还是比较吸引人的

原木的楼梯

陈列着的28自行车,真是亲切

这里还有少部分人居住

以前捣年糕的家伙

在上坡三公里处回头望

最高海拨上升到一千多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上坡九公里左右,突然大雾漫天

如止仙境


土楼中央甚是空旷

为什么这鸭子是黑色的?/

这里的土楼名字都很有韵味


远眺田螺坑土楼群真有点那四菜一汤的意思,小胖竟然说要把它吃掉过,太吓人了


留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近眺像田螺了吧,因为周围都是梯田

有得吃了,当然高兴啊

梅菜扣肉,虽然肉少了点。但是菜味道好

全部干掉

土鸡汤

振昌楼

文昌楼

更多的像摆集市,正月人太多了

这个就是现代的门铃,敲门用的

小胖贴墙上了


这个松子看起来很多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从不同角度看田螺坑土楼群


这就是有名的裕昌楼----东倒西歪楼。其中还有一个传说

这里人气很旺哦

很明显的感觉到柱子的东歪西斜

有人夸张的说这就是东方的比萨斜塔


一家古老的家用东西


这张照片由于相机放包里ISO调动过高。质量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山里水乡---塔下村

在承启楼前和泉州的车友合影

承启楼----土楼之王
  承启楼位于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非常壮观(我逃票进去偷拍的)

我们就住在环兴楼对面的土楼驿站,还不错,当晚还有免费大戏看

山里的桃花都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含苞未放

天后宫

天后宫的石鼓

比较新的土楼建筑,

酒香飘客


水车

酒罐子


振 成 楼--土楼王子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振成楼。    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永定人为什么要循八卦建造土楼?究其历史根源:首先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加以运用,是情理之中。其次,经过数代的播迁,为求生存,他们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而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从安全角度出发,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对于睿智的客家人来说,便不足为奇了。
建议晚上就住在景区门口附近,一大早溜进去可以省了五十元门票

梨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振成楼的大堂很是大气

这个西式的戏亭代表着主人要民国时期的地位

有很多当时大人物的提词

桂花香

阴阳双井

竹椅

牛年灯笼高高挂


祖训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腊肉,腊鱼,鸡,鸭,流口水

整理非常大的,可以居住好几百人

保存完整

贵宾专度

离振成楼只有几十米的庆成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竟然出太阳了

振成楼可以说是非常漂亮迷人的




洪坑土楼群

水车

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


就在宾馆正对面的环兴楼,历史也很悠久
 

在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测试|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温州自行车迷网-论坛 ( 浙ICP备12022855号-7

GMT+8, 2025-7-18 19:02 , Processed in 0.2136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